就近日鑽山石荷里活廣場內發生的持刀襲擊事件,本地精神健康慈善機構「香港心聆」對事件中不幸喪生的兩名個人的家屬和親友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精神分裂症不等於暴力傾向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複雜的精神健康狀況,症狀包括妄想、幻覺和混亂行為等,可能多方面影響日常功能。然而,絕大多數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並不具有暴力傾向,以偏概全結論或污名不單孤立復元人士,更令他們不敢尋求所需要和應得的支援;一個包容和非污名化的環境對促進復元人士康復和提高身心健康尤其重要。
最近的持刀襲擊事件可能引發人們對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與暴力之間關聯的擔憂。然而,研究顯示僅有3%至5%的暴力行為可歸因於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而事實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士更有可能是暴力的受害者(SAMHSA,2023)。
香港心聆注意到媒體報導指出,襲擊者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同時亦有接受精神健康的服務。針對此次事件引發的討論,就事件作出以下回應:
「面對這次不幸的事件,我們要記得其實絕大多數暴力行為並非源於精神疾病,而大多數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並無危險。我們須避免因單一悲劇而對有精神健康困擾人士作出以偏概全的結論。」 香港心聆行政總裁兼臨床心理學家凌悅雯博士。
「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為往往是因眾多複雜壓力因素的互相作用而成,而非只因精神疾病本身。我們要努力消除污名,推動理解和支持,使不同精神健康狀況的人都能共享一個具包容和同情心的社會。」 程美金女士,香港心聆首席臨床顧問(反污名和培訓)。
精神健康問題被污名化和歧視

香港心聆2021年的研究發現,在香港被診斷有精神健康困擾的人中,有六成人表示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他們的困境,有43%的人表示擔心受到污名化和歧視。減少對精神疾病的污名,能確保有精神健康困擾的症狀的人或其照顧者可以毫無顧忌地尋求適當的支援和幫助。
鑒於媒體流傳的圖像和視頻內容,香港心聆呼籲公眾在接觸此類內容時要留意自己的心理健康。不斷接觸令人不安的資訊可能對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如有需要,請參考資源及尋求支援來照顧自己。
媒體在報道相關新聞時,其敘事手法對大眾的心理健康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香港心聆呼籲媒體須謹慎發佈相關視訊和描述與精神疾病的措辭,必須充分考慮其報道有否加劇對特定精神疾病的污名和歧視,並考慮以促進同理心和理解的用詞。
香港衛生局局長亦表示避免歧視面臨精神健康狀況的人並鼓勵有症狀的人尋求適當幫助。香港心聆的願景是確保香港沒有人需要獨自面對心理健康問題,顯然污名是妨礙有需要的人在社區尋求幫助。
關於精神健康的有用資源:
Mindframe心理健康報導指南:
https://mindframe.org.au/guidelines
改善精神健康的貼士:
https://www.mind.org.hk/zh-hant/mental-health-a-to-z/如何改善精神健康/改善精神健康的貼士/
其他有關記者心理健康的資源:
有關精神分裂症:
https://www.mind.org.hk/mental-health-a-to-z/schizophrenia/about-schizophrenia/
求助熱線/服務
緊急服務:
中文: https://www.mind.org.hk/zh-hant/community-directory/
英文: https://www.mind.org.hk/find-help-now/
非緊急服務:
中文: https://www.mind.org.hk/zh-hant/community-directory/
英文: https://www.mind.org.hk/community-directory/
- 【癒玩樂】天水圍T Town 聯乘天仁茗茶「天天茶祭」丨茶葉互動展覽裝置丨鑑茶體驗工作坊丨療癒養生
- 【癒玩樂】沙田新城市廣場Dino Park恐龍公園開幕丨恐龍主題親子戶外遊樂場
- 【癒音樂】「爵士音樂節快閃車」中秋一連4日銅鑼灣表演丨10月西九自由爵士音樂節特設多項免費節目
- 【癒心靈】南豐紗廠 x SMILEYWORLD丨多個巨型笑臉散佈紗廠 用微笑治癒人生
- 【癒藝術】M+博物館展覽「希克獎2023」丨6位大中華地區傑出藝術家入圍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