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救助兒童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早前進行民意調查,了解公眾對體罰和羞辱式懲罰以及立法強制通報懷疑虐兒個案機制的看法,收集了1,008名香港成年人的回應。
多數人不願干涉他人對兒童的體罰行為
調查中,只有23%的受訪者會在看到其他成人在街上打、掌摑或言語侮辱自己的孩子時採取行動。這可能會延誤發現虐兒事件,進而導致暴力行為加劇,以致對受虐兒童造成嚴重傷害。
他們選擇不採取行動的原因包括:
不想干涉別人家庭內部事務(54.5%)
認為事件不嚴重(30.7%)
不肯定事件是否屬虐待兒童(30.4%)
誤將對子女體罰為家事

三分一的受訪者同意管教兒童是私人家庭事務,外人不應干預。此外,在目睹兒童被體罰而不干涉的受訪者中,過半數(54.5%)視之為別人的家事。香港救助兒童會相信這是受傳統觀念及文化的規範所影響。

發佈「香港人對體罰和羞辱式懲罰的看法」民調報告。
香港救助兒童會發言人伍永賢女士表示:「體罰兒童不是私人家庭事務,而是損害了兒童權利,有可能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社會有責任保護兒童免受傷害,並應加強公眾教育推動正向管教。我們亦鼓勵旁觀者挺身而出,保護兒童免受暴力傷害。」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主席鍾艷紅女士對民調報告的結果也表示關注,她表示:「體罰造成集體性的創傷,對家長及兒童都造成莫大的負面影響。體罰對兒童造成身心創傷,扭曲兒童需要被養育和被愛護的天性。阻止兒童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可能會導致他們質疑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人際關係的可能性。反過來,體罰會對兒童與他人互動和自我形象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將來對待自己下一代的方式。」
大多數公眾支持強制通報虐待兒童機制

83.2%的受訪者支持政府立法設立強制通報懷疑虐兒個案機制,以監督與兒童有定期接觸的專業人士通報疑似虐待或疏忽照顧兒童個案。公眾的支持度為政府推進立法程序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政府和立法者應考慮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包括兒童的意見,盡快啟動相關立法程序。
香港救助兒童會更建議政府,應規定與兒童經常接觸的組織制定守護兒童政策,以支持強制通報人士履行責任,在調查疑似個案時也能順暢地協調組織與當局合作。
邁向禁止在所有場合對兒童進行體罰

研究又顯示,64.2%的受訪者支持立法禁止在所有場合對兒童進行任何形式的體罰,包括在家中。然而,香港目前的立法僅禁止在部分公共場所,如學校和機構中施行體罰。
全球已有65個國家立法在所有場合禁止對兒童進行體罰,包括瑞典、德國、西班牙、日本和南韓。香港救助兒童會表示,為營造以兒童最大利益為先的社會文化,建議政府、兒童相關機構和家長繼續進行對話,創造兒童友善的環境,朝著立法禁止在所有場合對兒童進行體罰的方向邁進。
詳細的調查結果在此: 香港人對體罰和羞辱式懲罰的看法
- 【癒心靈】我真係好鍾意返工? 測試你的工作狂指數丨好治癒Whole Wellness
- 【癒心靈】神聖的螺旋(二)Torus的特性丨Wellen Time
- 【癒心靈】治癒心靈的黑紙點描曼陀羅初體驗丨飛叔療癒
- 【癒音樂】張敬軒《隱形遊樂場》丨你想要木馬就有木馬
- 【癒健身】人旗 – 街頭健身的神技丨街健Eric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