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好治癒Whole Wellness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過,求知是人類的本性。太陽為何會發光發熱?金字塔如何建成?男人與女人的思維方式有何不同?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在訊息爆炸的時代,各個範疇的資訊垂手可得,人們有任何疑問,不消一秒便能找到答案。
資訊傳播數量極速上升,大大滿足了現代人的求知欲。同一時間,「知識焦慮」這個新興名詞出現了,其意思是指人們掌握的知識與渴望獲得的知識存在差距,並因此而感到匱乏和壓力。知識焦慮本非壞事,當一個人發現自身不足,不甘於停留在目前狀態,主動探求更多的知識,這份焦慮便是驅使進步的動力。

然而,知識焦慮也可能導致自我批判、沉溺、混亂與精神疲勞:
你對朋友們暢談的熱門話題毫無概念,即使話題與己無關,你仍批評自己無知落伍。
你為歷史專題報告搜尋資料,看到一篇文章名為「不得不知的十個未來趨勢」,裡面說的趨勢你完全不懂。被淘汰的恐懼讓你整晚沉溺於數百個「未來趨勢」的資訊漩渦裡無法自拔,並將該做的專題報告拋諸腦後,回過神來一天已過去了。
近期Chat GPT一類新型聊天機械人面世,令人驚訝人工智能發展程度突飛猛進,也會擔心人類在整理資訊與創作等方面的技能被超越。要留意資訊不等如知識,即使每天閱讀過萬篇文章,若沒有足夠的心力將資訊消化與應用,是無法沉澱為專屬於你的真正知識。
以有涯隨無涯令人身心疲累,面對知識焦慮,我們可以對世界保持好奇,按個人喜好、需要和步伐持續探索知識,並將這些知識與生活經歷連結起來,成為滋養生命的養分。
給知識焦慮者的自處建議:

1️⃣ 接納不足
在部分範疇上不如身邊人博學,無須自覺失敗無用、不懂裝懂或強迫學習。承認時間與精力上的限制,不苛求全知,坦然接受任何人皆無法掌握世上所有知識,就能減輕不安感,再按個人喜好、需要、能力和時間決定該專注學習甚麼。
2️⃣ 適時暫停
當吸收資訊至身心疲累,請暫停一下,問自己為何急於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現在看完嗎?不看對我有甚麼影響?我能保持專注嗎?與內心對話可將心神帶回現在,判斷當下該怎麼做,而非捲進資訊漩渦中無法自拔。
3️⃣ 沉澱與整理
現代人輕易取得海量資訊,仍然經常感到匱乏。求知路上不必求快求量,每次獲取新資訊,給自己一點時間消化與沉澱。嘗試透過整理筆記、討論與應用等,將資訊轉化為深刻、實在和長遠的知識,進而透過身體力行累積應用經驗,便能緩解「努力追尋仍一無所獲」的焦慮感。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地球好危險——與焦慮共處之道》,香港青年協會出版
插圖:Majeh 馬姐
原文: facebook.com/photo/?fbid=588889423284204&set=a.555650159941464
【癒心靈】6個小練習 助你日常與焦慮和平共處丨好治癒Whole Wellness
作者: 好治癒Whole Wellness
Facebook: 好治癒 Whole Wellness
- 【癒玩樂】親子好去處丨Bouncetopia全球最大門店登陸AIRSIDE丨主打一體式兒童充氣彈床城堡
- 【癒玩樂】「渣打藝趣嘉年華 2023」12月2至3日回歸維園丨巨型木偶銅鑼灣巡遊丨 多元藝術活動
- 【癒生活】中環花園道三號x豐盛社企學會丨聖誕社企市集嘉年華2023
- 【癒玩樂】香港聖誕節2023丨沙田新城市廣場聖誕聯乘英國插畫家Edward Monaghan「水滴精靈夢幻聖誕小鎮」
- 【癒運動】CareER第八屆「潛能無限慈善跑」丨支持本地殘疾人士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