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癒藝術】灣仔會展舉行「藝文香港」展覽,現代藝術大師與當代藝術家作品,用藝術演繹古今對話 中西互鑒

贊助商連結

香港一向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地方,藝術作品往往亦混合中西文化元素,本週(至11月19日)正在灣仔會展舉行的「藝文香港」展覽內亦呈現「古今對話 中西互鑒」概念,文化交融至極。是次展覽匯聚包括齊白石、吳冠中、徐悲鴻、陳樹人等六位中國藝術先驅的經典巨作,以及八位知名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全新力作及代表作,融入中西畫風,同場加設「西泠盃」競賽作品值得大家去細意欣賞。


是次「藝文香港」藝術展覽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於11月16日至19日一連四天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17日起免費開放給公眾入場。

贊助商連結

首屆「藝文香港」分三部份,「現當代中國藝術家名品展」、「國際藝術論壇」及「西泠學堂」構成,透過一系列活動闡述是次主題「古今對話 中西互鑒」。

活動重點「現當代中國藝術家名品展」匯聚六位中國藝術先驅 (齊白石、吳冠中、徐悲鴻、陳樹人、傅抱石及林風眠) 的經典巨作,及八位知名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全新力作及著名代表作。總共近40幅展品以繪畫、錄像和裝置等多元形式,開展古今對話,見證中西文明共融互鑒,使觀眾在看展過程中感受到融匯中西文化藝術的當代性,極富深意。


大師作品展區的經典作品

「現當代中國藝術家名品展」的「大師作品展區」特別甄選了齊白石、吳冠中、徐悲鴻、陳樹人、傅抱石及林風眠共六位中國近現代藝術國寶級先驅的標誌性作品。

徐悲鴻 (1895–1953)
喜鵲 松樹
1935
水墨設色紙本
齊白石 (1864–1957) 與徐悲鴻 (1895–1953)
梅竹1945
水墨設色紙本

大師們的作品各具特色,為中國藝術開闢了創新之路,當中包括齊白石和徐悲鴻於 1945 年共同創作的「梅竹」,徐悲鴻畫竹、石,齊白石補梅,生動地表現了二人君子莫逆之交的情誼。

林風眠 (1900–1991)
花卉
年份不詳
彩墨紙本

林風眠的彩墨作品「花卉」構圖飽滿、色彩豐富,充滿西方印象派的精髓,是林風眠融合中西、開創中國現代繪畫新面貌的抒情寫意之作。

吳冠中 (1919–2010)
冬雪
1978
水墨設色紙本

吳冠中的「冬雪」 完美地表現了吳氏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糅合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當代藝術家全新創作

大會特別邀請了林天行、郝量、梁遠葦、劉建華、王天德、謝曉澤、張恩利及章燕紫共8位海內外知名藝術家聯合參展,大部分藝術品是圍繞本次展覽主題全新創作而成,部分作品更為首次亮相。

王天德(1960)
廬茨三水圖
2021–2022
宣紙、墨、
火焰、書帖
(清代)
林天行(1963)
新界日出
2022
水墨設色紙本
張恩利(1965)

2005
油畫畫布
劉建華(1962)

2012-2014
瓷、鋼

謝曉澤(1966)
東西方寰宇圖(局部)
2020
水墨紙本

藝術家們通過獨特而鮮明的藝術風格,運用繪畫、影像和裝置等藝術表現形式,展現了他們對於「古今對話 中西互鑒」主題的深入思考與藝術表達,充分詮釋出傳統藝術的當代性、與當代社會的關聯性,以及中國藝術在文化潮流中的獨特性。

林天行 在開幕當日親身解說其作品,於新界設有工作室的林天行,是次創作的作品顯現他的香港情懷。
章燕紫(1967)
她的 24 章節
2022
綜合媒材
張恩利 水、老樹(七)、水(2015/2號)

每位藝術家的展廳都包含數件代表作品,都貫徹主題,融入東西方元素,並加入全新布展技術,參觀者入場就好比不斷穿梭往來古今中外,確實有一種與別不同的體驗。


首屆「西泠盃」競賽作品展

由「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與集古齋攜手創辦,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推動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發展的「西泠學堂」開設了首屆藝文香港「西泠盃」全港青少年書畫篆創作比賽,邀請全港中小學生以「弘揚中華文化、慶祝香港回歸」主題創作藝術作品,學生展現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美學涵養。比賽結果經已出爐,頒獎典禮將於11月19日於「藝文香港」活動現場壓軸舉行。

「西泠學堂」亦還特意將書畫篆工作坊和大師班搬到「藝文香港」活動現場,展覽期間將邀請多位香港書畫名家現場展示及教授水墨畫、水彩畫、書法、篆刻等,為現場觀眾提供一個近距離欣賞並親自參與的好機會。

「藝文香港」活動詳情:

日期:11 月 16 至 19 日(周三至周六)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 5G

公眾免費入場時間:

2022年11月17至19日 (10am–7pm)

詳請及登記免費參觀:www.arthongkong25.com


【癒藝術】M+「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回顧展 | 圓點南瓜背後的生命哲學丨Linda Yau 邱蓮達


如你喜歡此文章,請分享至: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