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智能手機使用過多對心理健康不好,就連Tom Holland都要數位排毒,暫別社交平台,研究顯示,確實用少些手機,生活會較為幸福,但好消息是,我們不用完全放棄手機。

近日飾演蜘蛛俠的「荷蘭仔」Tom Holland也表示要暫別社交平台,皆因社交平台的無數留言影響他的精神健康,被迫進行「數位排毒」,說要刪除IG帳號。根據《實驗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今年四月發表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減少智能手機使用量,人們的生活滿意度的確較高,但顯示其實不必完全放棄使用。
手機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在數碼年代,沒有手機就好像幾乎什麼地方都去不到,現時去邊度都要掃「安心碼」及針卡,入場看電影及表演亦多使用電子劵,以二維碼入場。
除此之外,我們每天都花很多時間盯著手機屏幕,上Google搜索、查看Email、網上購物、查看新聞、煲劇、打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及八卦等,有些活動其實並非必要的。
有研究指出,智能手機的用量越多的人,會減少運動,因而肥胖、頸部疼痛、表現受損和類似成癮的行為等等問題產生。
對生活滿意度、焦慮、抑鬱和吸煙的影響
該為期一星期的實驗,以不同使用量的參與者作比較,研究發現,「完全放棄智能手機」以及「每天減少一小時使用時間」的組別,兩組參與者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在實驗結束四個月後檢視參與者的生活,無論是減少或停止使用手機,都足以改變了參與者的日常使用習慣。
實驗期間完全禁用的參與者,在實驗後每天的手機使用量平均比以前少了38分鐘。
在實驗期間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減少了一小時的組別,四個月後,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比之前減少了45分鐘,比禁用組別還要多。與此同時,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運動時間也增加了。
研究又發現,各組別的參與者減少了吸煙,抑鬱和焦慮的症狀亦減低了。

冇必要完全放棄用手機
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每天減少用手機量都足以對心理健康指數有正面影響。
既然沒有可能棄掉手機,我們其實亦沒有必要完全放棄使用,只不過還是建議減少用量,多點實行一小時以上的數位排毒,多花點時間放在運動上,便會對身心都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