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癒文化】親子活動 香港公共圖書館夏日推廣閱讀文化,鼓勵以書本陪伴成長!

贊助商連結

香港公共圖書館夏日親子活動包括「夏日閱繽紛」十八區實體及線上故事劇場工作坊、由書啟發STEAM與藝術創意「走讀‧童遊手作」網上社區文化遊、動手造花牌手織布藝大頭佛活字印刷等。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今年以閱讀活動迎接夏天,分別為「夏日閱繽紛」18區分館及線上活動、「走讀‧童遊手作」網上社區文化遊及工作坊,以及深水埗區「閱讀足跡:埗埗『童』遊圖書館」,透過逾百場親子活動,包括:故事劇場、由STEAM科學小實驗到藝術創作等各式工作坊、線上文化遊及民間手藝工作坊、網上影片和書籍展覽等,讓大人和小朋友於炎炎夏日以書作伴,齊齊動手做手作,以閱讀陪伴孩子成長。

贊助商連結

「夏日閱繽紛」故事劇場工作坊

為迎接香港公共圖書館的第60個夏日,「夏日閱繽紛」大型閱讀活動於7月16日至8月14日舉行,走進18區公共圖書館和互聯網,以「書香滿溢 • 喜閱六十」為主題,推出兒童故事工作坊、親子工作坊、ZOOM 實時工作坊、網上影片和書籍展覽等逾80場親子活動,讓一家大小同享親子共讀的樂趣,將閱讀融入生活中。

各區公共圖書館推出一系列親子工作坊和故事工作坊,透過故事劇場、經典童話故事《快樂王子》分享、互動遊戲和親子小手作,啟發小朋友以不同形式去欣賞兒童讀物,培育他們對科學及藝術的興趣,藉以提升其語文水平和表達能力。

「自製床前小燈座」STEAM工作坊結合藝術與科學元素,由導師講解發光二極管 (LED)及電路原理,教授小朋友接駁電路及發揮創意設計燈罩,讓小朋友學習科學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發掘對科學類書籍的興趣。

「香港故事立體情境」工作坊教導小朋友以「香港故事」為主題,利用相片或圖畫以FOTOMO形式拼貼組合成模型,立體呈現香港的美麗景點,讓孩子更深入了解香港。參加者更可即席製作對稱玫瑰窗剪紙、立體捲紙畫和彈彈驚喜盒等小手作,邊玩邊讀兒童書籍。

實時互動線上學科學環保手作

除了實體活動,「夏日閱繽紛」更推出一系列ZOOM 實時工作坊和網上影片。

當中多個網上手工藝工作坊和繪畫工作坊,讓小朋友安坐家中,細味經典童話故事和世界各地各種藝術,齊齊學習故事光影偶藝術風格和製作、油粉彩戲偶手藝製作,以及剪貼藝術的風格,一同欣賞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的童話故事《自私的巨人》、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的著名畫作和挪威畫家愛德華‧孟克的著名畫作《吶喊》。

而「小小眼睛‧大想法」和「乜都得博士」實驗室等網上影片則分別透過教授兒童廢物利用,以紙皮等物料創作小手工,和以STEAM角度分析日常生活中有趣事情,引導他們發掘生活和閱讀的連繫。

此外,大會更設「療癒密碼:酒精水墨畫」工作坊和「療癒密碼:和諧粉彩」工作坊,讓青少年及成年人於急速的生活節奏中透過藝術紓緩減壓,重新探索圖書館,以閱讀洗滌心靈。

「夏日閱繽紛」部分活動須預先報名或索取入場券,有關詳情可瀏覽www.hkpl.gov.hk/srf,或致電29212660查詢。

「走讀童遊手作」網上社區文化遊

「走讀‧童遊手作」系列透過線上導賞、工作坊和香港公共圖書館故事大使分享,帶大家邊玩邊聽,深入認識香港社區文化。

大會特別邀得多位「老香港」文化達人,包括:傳統花牌大師黃乃忠師傅、「紗激自聊」編織藝術家蕭耀翔、本港大頭佛製作人陳澧祥師傅和「光華印務公司」第二代負責人任偉生,於工作坊環節深入淺出教大家親子DIY動手造花牌紮作、手織布藝、大頭佛手藝和活字印刷製作簿本,傳承文化。導賞員則帶大家網上遊歷藍屋演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石硤尾工廠變身成藝術中心的歷史、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的藝術巡禮和香港活字印刷的黃金歲月,細數香港社區點滴,讓大家認識本地文化歷史風貌和變遷。故事大使更會分享相關主題讀物,讓小朋友連繫書本和活動,深度發掘和感受有關主題。

深水埗區「閱讀足跡:埗埗『童』遊圖書館」

深水埗區公共圖書館推出「閱讀足跡:埗埗『童』遊圖書館」,活動包括:「互動故事坊」、「親子手作坊」、「埗埗足跡解謎小遊戲」 及圖片展覽。深水埗區公共圖書館聯同社區團體及區內的社區圖書館舉行多場「互動故事坊」,讓家長和孩童一起參與,以閱讀陪伴成長。

此外,區內四間公共圖書館更會舉辦「親子手作坊」,教授家長和孩子設計及製作紙飛機和發射器,以及為動物設計口罩,從而學習書中有關STEM發射原理,以及口罩配戴和環保知識,加強親子溝通。讀者更可到訪區內各公共圖書館,參加「埗埗足跡解謎小遊戲」,完成任務後可換領精美紀念品。

以上詳情可瀏覽www.readingisjoyful.gov.hk/hkpl60

或登入「喜閱.飛越」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readingisjoyful)及Instagram專頁(www.instagram.com/readingisjoyful)。

如你喜歡此文章,請分享至:

發表迴響